新生咋分班才公平?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8-28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■媒体广场·关键词:新生分班

    每年8月,有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分班问题想尽办法。广东省教育厅近日发布相关文件规定,义务教育阶段要规范编班级行为,学校实行师资均衡配置、学生随机均衡编班,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编重点班。开学在即,广州市部分学校采取抽签方式分班,有的是老师随机抽学生,有的是编好班后随机抽老师。

广州日报

一碗水端平是底线

    古有“孟母三迁”,无非是想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环境。如今,家长不惜血本让孩子读名校、费尽心思“挑选”班级,亦是同样道理。

    当然,除了“护犊”心切,分班也是家长教育焦虑的一个反映。家长在分班问题上“内心戏”十足,正反映了其对教育公平的潜在忧虑。而新生分班看似事小,但对家长来说,是影响孩子前途、关系教育公平的大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,新生分班,应该怎么分?“一碗水端平”,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孔子就提出了“有教无类”的理念,意思是对教育对象要一视同仁、不分类别。但现实中一些学校硬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,还打出因材施教、鼓励竞争等幌子。应该说,优质资源从来都是稀缺的,但“公平”二字至少意味着机会均等。在这方面,很多学校已经积攒了不少经验,比如“蛇形分班”与“教师抽签”相结合的方法就很受欢迎。还有学校在分配老师时尽可能考虑教师的资历职称、业务水准的差异,力求搭配均匀……所以说,“一碗水端平”并不难,难的是一些人对“有教无类”假装听不懂,他们费尽心机“厚此薄彼”,无非是想在升学率上争个输赢。对此,有必要加强督查,严厉惩处。

    此外,透明应该是“标配”。一些家长对新生分班的幕后故事“浮想联翩”,这跟不了解、不清楚直接相关。所以,学校不妨把分班的思路、做法、程序等尽可能公之于众,做好沟通、解释等工作,消除家长对相关信息的不确定性。与此同时,学校也可以鼓励家长、社会人士等参与其中,提高分班的透明度与公信力。比如,日前广东省某中学新初一的班主任在6位家长代表面前“抽签定班”——因为亲眼目睹,家长代表对抽签过程表示“十分满意”。

    当然,分班还不能少了科学、合理。当前,学生及其家长对分班的要求可谓五花八门,有的希望老师够严厉,有的希望班主任教语文……平心而论,家长的这些诉求无可厚非,而教育本就要面对千差万别的个体,对于他们各式各样的需求,更高的境界是针对合理的诉求尽可能地去满足。(作者夏振彬,原载《广州日报》,有删改)

东方网

抽签分班只是机会公平

    老师之于学生,重要性无须赘言,家长“选老师”就是有力佐证。基于此,学校真不能让家长感到焦虑和失望。故而,学校必须在新生如何公平分班、科学安排老师的问题上动一番脑筋,下一番功夫,做到合理、有序,保证家长满意。

    抽签的确是一个最能浇灭家长质疑的良方,但这只是机会公平,不是实质性的教育公平,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对于家长而言,希望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。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教育、抓教育管理,就是要尽心尽力把每名学生关心好、培育好,启迪其智慧,传授更多知识,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,这就需要学校摒弃“抓重点”的旧思维。

    每名学生都是受教育的对象,学校不能厚此薄彼,重点培养一批“尖子生”,对“差生”“调皮生”则放弃。所以,学校要督导老师教育好不同类型的学生。对于有的学生,老师找不到好的教育方法,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一起分析和研究,共同找到教育好学生的办法。这是教育的责任。

    当然,这并不容易。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和管理方式,针对不同的学生,找到一种适合的教育方法,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“阳光大道”。其实,所谓“名校”,就是这样炼成的。也只有这样,才是真正受欢迎的“名校”。

    所以,学校要传递这样的教育价值观:真正把“差生”教好培养好。只有把“差生”教好了,才能真正体现水平,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叫真正的“名师”,只有这样的学校才叫真正的“名校”。当下一些所谓的“重点”学校、“名校”,并没有多少值得骄傲的,问题出在教育价值观,即只看升学率、“重点率”,不看老师帮助了多少“差生”,提高了多少“差生”的成绩,帮助多少“差生”升学,这是错误的教育评价方式,根源是价值观错位,容易形成“抢生源”的恶性循环,必须扭转。(作者王甄言,原载东方网,有删改)

济南日报

抽签是最不坏的方式

    从择校到择班,从学区房房价高涨到暑期教育培训火热,背后无不隐隐存在着一股教育焦虑,而且已经扩展到教育的各个环节。这固然需要呼吁人们拥有更多的教育理性,也需要从政策设计层面予以纾解,公开的抽签分班就很好地消解了家长的担忧。

    教育问题无小事。这不仅是指对学生“三观”的培养,也不仅是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,还包括各个环节的教育公平问题。分班一事放在整个教育链条上看,不过是一个细小的非关键环节,然而一旦处理不当,就会在家长群体的认知中产生较为持久的不公平印象。只有在教育的诸多重要节点,如设计选拔方案或者资源配置方案中突出公平原则,才能促成越来越优质的教育公平,才能让家长们固有的旧观念发生改变。

    从中小学就近入学到抽签分班,基础教育正在从选拔型向配置型转变。事实上,城市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,已经具备了逐渐均衡资源配置的能力。均衡资源配置当然有很多种选择,比如优秀教师的定期流动。不过最重要的是政策、资金等资源向教育资源洼地倾斜,并且在校内建立起教师提升机制。只有如此,划片就近入学和抽签分班所体现出的教育公平,才不会被家长和学生理解成全凭运气。

    广州市部分学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班,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够严肃。可是,在家长的监督之下,由老师随机抽取学生组成班级,或者各班随机抽取老师,让家长们彻底相信了教育部门“分班没照顾”的承诺,就这一点上看,至少可以说这是一项不坏的分班方式。(作者燕农,原载《济南日报》,有删改)